訪問量:2960次發布時間:2016/7/18 21:50:33
吃“科技飯”打“特色牌”
念“市場經”走“標準路”
■記者 童英曉 呂純兒 通訊員 程娉婷
重新洗牌 見底回升
曾有人用“沒有創新、互相拆臺、互打價格戰”來形容永康五金產業的弊病。改革開放以來,永康經濟發展曾一度被人戲稱為“浪潮經濟”。產品一哄而上的發展模式導致產品的科技含量難以提高,產品質量在低位徘徊。最終導致企業之間的同質競爭只能靠“低價”維持低水平發展。
電動工具行業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惡性競爭也在電動工具行業中曾經風靡一時,并無可厚非地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不少電動工具從產品投放市場成功,到千家萬戶齊上馬,再到淘汰衰退,往往只有兩三年,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跨度。與之形成正比的就是價格很快“被跳樓”,利潤空間相當微薄,大家眼看著電動工具行業逐漸走向衰弱。這樣的后果不僅是惡性競爭,造成價格下降,更嚴重的是扼殺了電動工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也使得永康電動工具企業停留在“制造”層面上。
2008年,隨著美國三大投資銀行神話的轟然倒塌,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由于消費習慣的差別,電動工具一直都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相當大份額。所以,這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以歐美市場為主導的電動工具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歐美國家對電動工具的消費量下降,直接影響了電動工具產品出口。全國電動工具行業一片“叫苦”聲,江浙地區電動工具行業中的3家大型企業、50多家中小企業倒閉或歇業,產業生產規?s減了40%。在種種不利形勢下,電動工具行業重新洗牌已是必然之勢。
面對多重考驗,永康電動工具生產企業開始自我反省。企業主們最后痛定思痛,意識到了只有通過打“品牌戰”,吃“科技飯”,方能提高產品質量;只有通過打“特色牌”、念“市場經”,方能保證產品銷路。只有自身的進步才能發展,只有大家共同進步才能促進行業進步。從此,該行業轉型升級步履加快。為擺脫簡單的制造模式,該行業致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以提高產品競爭力,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不久前召開的永康市電動工具行業協會年會上,一組數據讓人驚喜:去年全市200多家電動工具生產企業,共生產電動工具整機7750萬臺,同比增長23%。
電動工具是永康市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浪潮”中最早發端的產業,這個行業在滾滾的經濟浪潮中并沒有被時代淘汰,而是歷經惡性競爭、金融危機猛烈沖擊后,毅然穩住腳跟,絕地反擊,風雨之后見彩虹,閃耀依然。
吃“科技飯”,提高產品質量
對于出口電動工具產品,近些年來,往往三五年歐盟市場就會出臺一項新政策,構筑一道新壁壘。這雖然增加了企業出口的難度,但也促使了機電產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我們把新政策當作是挑戰也視為機遇,每一次突破技術壁壘的過程,同時也是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浙江特暢恒實業有限公司副總謝忠智說,公司向來注重產品的質量,所以多年來能穩住市場。
特暢恒公司總共有鋁壓鑄、精加工、塑料、電機、裝配、五金加工等7個生產車間,為了使產品質量穩步提高,電動工具所需的主要配件都堅持自主生產,在每個環節上把好質量關。謝忠智說:“我們公司還很注重產品的技術升級,有專門由8個工程師組成的研發隊伍,而且每年都投入幾十萬元送他們外出培訓深造。去年,工程師們又新研發了2個系列8個新款的產品。之前剛投入200萬元引進了新設備,現在又馬不停蹄地加大了力度,花費350萬元新購了一批,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創造出品質優的產品投放市場,穩住銷量。”
中堅公司負責人吳明根說:“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們的客戶一個也沒有跑,靠的是過硬的產品,這得益于企業持續的科技創新。”原先生產電錘、多用鋸、往復鋸等電動工具產品的中堅公司,正當生產紅紅火火時,果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介入產品附加值更高、市場拓展空間更大的汽油鋸行業。2000年開發出第一臺38CC汽油鏈鋸,3年后研發出了YD-KU01
據悉,去年永康電動工具行業十分重視企業的品牌建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開發新產品。電動工具系列產品從原來的十幾種增加到50多種,產品規格從過去的80多個增加到200多個,實現了從單一的小電動工具產品向多元化、大型化、現代化、規;、新穎化的電動工具系列產品方向進軍,迅速占領市場制高點。
正陽、博大、三鋒等規模企業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還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提升標準等諸多方面狠下功夫,不惜花巨資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和檢測設備30多條,對生產和質量控制手段進行技術改造。投入技改、開發新產品、新建廠房和添置先進的檢測設備等投入總資金6.5億元。新增新建擴建電動工具廠房58萬平方米。2010年經省市監督抽查,永康電動工具產品60多批次合格率為86.0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產品質量指數95.65。
技,比品牌”的良好氛圍。
到2010年止,永康電動工具行業已累計榮獲中國名牌1只、國家免檢3只、浙江名牌產品10只,金華名牌產品13只,馳名、著名、知名商標12只。10家企業的產品獲得“永康五金”浙江區域名牌使用單位,在電動工具行業中形成了爭創名牌的良好氛圍。電動工具行業企業全部申請到
經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批準,永康電動工具行業還成為國家電動工具出口基地。電動工具作為永康市的支柱產業之一,產量已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實的全國電動工具主要產業基地。
許多企業在實施科技、質量品牌戰略的同時,積極經營產品的個性和獨特賣點。組織科技人員開發在性能上、工藝上、外觀上有自己個性,自己文化的產品。以特色區別于大眾產品而避免同質、低價競爭。個性化產品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企業創收贏利提供了廣闊空間。企業走上了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
“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我公司沒有受挫,這很大程度上跟公司主推美國市場的一款多用途工具有關。”謝忠智說,這款多用途工具早在2002年就已研發成功,2003年投放市場,此后公司還不間斷地對它進行了技術更新,質量不斷提高,到2007年,該產品的技術達到了較高水平,到當年的9月開始批量生產。目前,最新款的多用途工具集合了剪、磨、鉆等多種功能,銷售時除主機外,還配備了多種可自主更換的機頭。
“雖然我們公司的市場跟很多公司類似,也主攻俄羅斯市場,但我們公司將專一沖電鉆產品都改成直流的,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產品還都是交流工具,這個創新使我們的產品迅速占領市場制高點。”浙江得偉工貿有限公司吳敏說。
念“市場經”,保證產品銷路
電動工具在國內市場叫賣的大部分屬專業電動工具。其特點是銷售價格較高,經濟效益較好。但是對產品質量要求高,售后服務要求及時有效。受外貿行情的逼迫,特暢恒、晨星、得偉等眾多電動工具生產企業也把眼光轉向國內的廣闊市場。
“前幾年,電動工具的出口占據每年銷售額的較大比例,但國外經濟形勢嚴峻,外貿定單急劇減少。無奈之下,企業只得減少外貿業務,轉身在國內尋求市場。”奧奔電動工具有限公司通過中國五金博覽會這個平臺力拓國內市場,積極調整營銷策略,定位好國內市場需求。博覽會后就接到為數不少的大單子,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永康市精創工具有限公司因為內銷市場相對穩定,因而有效規避了國際經濟走勢高低起伏的風險,一直穩健發展。精創公司生產角磨、電鉆等電動工具,品種多樣,款式新穎。通過十多年的發展,精創公司已經在國內形成了龐大的銷售網絡,除了主銷的浙江、廣州、成都等省市外,每個大城市基本有銷售點,覆蓋面廣。去年,該公司投入了126萬元新購了設備,開發新產品,加大銷售力度,產量同比增長60%。
強勁反彈 數字透視活力
永康電動工具企業不再潛伏,而是“變臉”迎接市場大挑戰。從有關部門獲悉,2010年電動工具的國內外銷售形勢喜人。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電動工具生產企業200多家,全市電動工具整機年產量達7750萬臺,同比增長23%;年產值為81.5億元,同比增長21.2%;銷售量7518萬臺,同比增長22%;銷售收入79.6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外貿出口量達到5383萬臺,同比增長10.9%;外貿交貨值42.2億元,同比增長10.5%。上交稅款9.85億元,同比增長22.3%。
2010年,電動工具行業開發各類新產品156個,新增專利產品130個。東立、中堅等企業新增國家發明專利5項。立邦、皇冠、弘大、信源等上規模企業,去年投入技改項目資金近2.6億元。眾多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其中弘大集團爭創浙江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整個行業科技創新你爭我趕,形成了“爭科
打“特色牌”,彰顯產品個性
隨著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類似的品牌越來越多,產品的同質化日趨嚴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使電動工具行業自身不斷向前發展。
走“標準路”,促使長盛不衰
企業的標準意識正在逐步提升,企業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已經由過去的被動執行開始轉變為主動參與。
自2008年以來,由弘大、正大、三鋒、恒豐等公司任委員單位的全國電動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園林電動工具分技術委員會成立。通過2年多的運作,園林電動工具產品標準制修訂取得了一定成績。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計劃任務越來越多。目前,永康電動工具企業共參與各項標準制訂7項,弘大、正陽、三鋒等企業都有多項標準參與制訂。
這充分顯示了永康電動工具行業企業在全國電動工具行業國家標準制修訂中的重要作用,也充分體現了該市電動工具行業在全國標準化領域中的地位,折射出行業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永康電動工具行業所得到的“話語權”,證明永康電動工具企業在全國電動工具企業中的實力,這又反過來極大地推進了行業“標準化戰略”的實施,為使電動工具行業和諧穩定健康發展和行業的長盛不衰,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永康日報)
正陽公告 | 新聞資訊 | 企業榮譽 |
新浪微博:正陽科技官方微博 |
![]() |
官方微信: 鴿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