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量:1539次發布時間:2016/7/18 21:50:00
一、我國工具工業發展滯后的矛盾,九十年代開始凸現
1.建國以后的三十多年,我國工具工業運行良好
自建國初期至八十年代初,我國工具工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產業,一直受國家重視并迅速發展。憑借工具材料的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的技術積累,至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工具產品不僅全面滿足國內制造業的需求,而且在技術標準方面也迅速和國際接軌,大批質優價廉的標準工具進入國際市場,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汽車廠從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引進了一條488 發動機二手生產線(為七十年代水平),經過努力迅速實現了刀具國產化。說明當時我國工具工業的發展和制造業的需求,沒有重大的脫節現象。
2.九十年代開始,工具工業發展落后于需求的矛盾開始凸現
我國工具產品全面滿足國內制造業需求的狀況在后來出現了變化。自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制造業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傳統工具工業技術落后的矛盾迅速凸現。以轎車工業為例,從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到上海通用,引進的生產線一條比一條先進。對加工過程的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愈來愈嚴格的要求。具體表現在整條生產線的刀具產品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1)硬質合金取代高速鋼成為主要的工具材料;(2)超硬刀具材料使用比重大幅增加;(3)新型涂層材料和技術在刀具上的應用日趨普及;(4)內冷卻技術在孔加工類刀具普遍使用;(5)專用、復合刀具比重大幅增加,效率迅速提高;(6)多功能的車、銑、鏜類刀具比重增加;(7)關鍵部位的精度和表面質量提高一個數量級;(8)裝卡精度和可靠性大為改善。這些完全嶄新的刀具產品和技術,隨著生產線的引進,迅速成為我國的新興制造業不可缺少的生產手段。然而,我國工具工業幾十年來,一貫在生產傳統標準化刀具的軌道上運行,完全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需求。雖然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督促下,組織起來奮力攻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來說,服務能力和客觀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已經無可回避的暴露出來。
二、發達國家在二十年前就完成了由傳統刀具向現代刀具的過渡
傳統的工具工業以生產供應標準化、通用化的刀具為基本特點。長期以來,制造業有一種共識:除了少量特殊需要,盡量選用標準刀具。雖然性能不是最優,因其經濟實用而被廣泛接受。但到二十多年前,這種觀念在發達國家開始發生了變化。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發達國家先后完成了后工業化發展階段。八十年代前后,進入了所謂知識經濟或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推廣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制造業也由于數控技術的普及推廣而躍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在這場生產力大發展的浪潮中,刀具產品和技術作為制造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刀具,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對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強烈追求。這種市場需求變化,形成了強大的壓力,迫使工具工業不得不放棄傳統的標準化生產模式,轉向迎合現代制造業要求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專用化”的發展道路,所謂“三高一!钡男履J。
這種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伴隨著觀念的沖突和分化,企業的兼并、重組、新生和淘汰,這樣跌宕起伏的過程,有時表現得十分慘烈。例如,1984年,德國一家有80 年歷史的刀具企業Rohde Doerrenberg公司,它在六十年代因發明麻花鉆四錕軋制工藝而聞名于世。但到新的歷史時期,由于墨守成規,堅持標準化大批量的傳統經營理念,而使企業狀況一落千丈,被迫宣布破產。其他同行吸取教訓,迅速把代表標準化大批量生產模式的麻花鉆軋制工藝淘汰出局。這一事件標志著發達國家工具工業發展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現代工具工業從此誕生,并蓬勃發展。
三、現代工具工業的發展特點
從傳統工具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工具工業,為了適應新時代需要,各方面都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變革。本文通過對發達國家現代工具企業發展特點的一些描述和分析,希望能促成我國業內外有關人士,對現代工具工業的概貌和我們的差距取得比較客觀的共識,從而有助于我國工具工業的變革和發展。
1.效率優先原則,是現代刀具的發展指導思想
現代刀具企業最響亮的競爭口號,就是為制造業提供效率最高的切削刀具。制造業也懂得了,通過采用高效刀具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成本,比單純節省刀具費用更加有利。所以,在現代刀具的制造和使用領域,“效率優先”已經代替了傳統的“性能價格比”老概念。這一變化為高技術含量的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例如,發動機曲軸加工刀具,原來是簡單的車刀。十多年來,在“效率優先”的推動下,加工技術不斷發展更新。從車削到外銑削,內銑削以至到最新的車?車拉工藝,刀具的技術含量和復雜程度大大增加,效率也成倍增長,現在用戶舍得花幾十萬(人民幣,下同)買車?車拉刀,價格比以前的車刀貴幾百倍,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效率。這樣,刀具的制造和使用雙方,在技術進步中取得了“雙贏”的結果。
2.現代工具企業的綜合高科技特征
在提高切削效率這樣一個根本目標的推動下,現代刀具企業從傳統的“單純加工型”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涉及刀具基礎材料、表面處理、基礎工藝和成套服務等具有綜合高科技特征的開發型企業,其表現在:
第一、工具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已經成為現代刀具企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第二、涂層技術(PVD 和CVD)的開發和應用成為現代刀具制造業中和新材料發展并駕齊驅的技術發展方向。
第三、先進數控加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刀具制造業確保產品質量的必備手段。
現代刀具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專用化、復合化和多功能化,導致刀具結構日趨復雜,形狀變得十分特異。傳統的刀具工藝技術???普通機床加卡具,已經無法保證刀具和刀片的安裝基準和切削單元之間的空間位置精度。因此,多軸聯動的數控加工技術,成為了現代刀具企業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刀具制造工藝的特殊性,刀具制造的專用數控機床通常由刀具企業研究開發,機床企業協作制造。所以,刀具專用數控技術和裝備的開發和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工具企業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
由此可見,現代刀具企業的運作范圍,從專用原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開始,囊括了表面處理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刀具生產專用數控技術和裝備的研究和應用,“三高一!钡毒弋a品的研究、生產和推廣服務,表現出明顯的綜合科技型企業特征。在制造業中,生產技術運作跨度這樣寬的行業并不多見。
3.現代工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靠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作后盾
在傳統工具工業的發展階段,標準化和千篇一律是其生產特征,全球數百家知名工具企業在技術進步方面沒有顯著的競爭熱點,所以相對來說,墨守成規者還能維持生存和發展。但進入現代工具的發展階段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叭咭粚!钡墓ぞ呒夹g和服務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誰發展慢一點,就要被淘汰出局。這種競爭的結果,使國際工具工業的發展日趨集中化,具有強大研發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成為推動和領導行業發展的主力。所以,進入現代發展階段以后,任何一家忽視科技進步的工具企業都將被淘汰出局。
4.對用戶綜合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日益成為衡量現代工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在傳統工具工業的生產模式下,工具企業只是一個標準刀具的生產供應商,使用現場的諸多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都是使用者自己來解決的。而發展到現代工具工業階段,這個服務者的角色發生了大變換。工具企業向用戶提供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刀具產品,而是切削加工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的兩個基本要素就是先進的刀具和優質的服務。因此,是否具備向用戶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現代工具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工具企業提高服務水平是現代制造業專業化分工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制造業不僅早就沒有工具車間,甚至很多企業已經撤消了刀具修磨部門和管理部門,而把刀具的選用、采購、安裝、調試、修磨以至改進和更新都委托給工具企業來承擔。在國內,中美合資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已經采用了這種工具“全外包”的方式。所以,向制造業提供成套優質服務是現代工具企業的必備條件。
5.發達國家現代工具工業的宏觀結構和企業的微觀結構
a.工具工業宏觀結構的集中化趨勢
在傳統的高速鋼標準刀具時代,全球有數百家知名企業平起平坐。而發展到現代工具工業階段,在以硬質合金刀具為主導、各種新技術蓬勃發展的條件下,工具工業各企業經歷了一場大改組大提高的優勝劣汰過程,F在發達國家的工具工業宏觀結構集中度大大提高,變成了少數大而強、大量小而專的新格局,主宰著國際工具業發展的八大跨國工具集團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全球的60%以上。
b.現代工具企業微觀結構的“大而強”特點
現代工具企業的綜合高科技特點,在促進生產經營集中化、規;耐瑫r,也決定了其生產技術運作跨度日益擴大。在全球處于領頭羊地位的跨國工具集團,其內部組織結構都是大而強的全方位發展型,而不是國內機械行業推崇的那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結構。
四、我國工具工業的發展現狀、差距和問題
1.現狀和差距
從國外現代工具工業的運行特點和服務水準來對照我國工具工業的現狀,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我國工具工業的總體水平仍停留在傳統標準化刀具的發展階段。從前面介紹的現代工具企業五大發展特點來衡量我國工具企業的現狀,顯然會得到這樣一個客觀的結論。本文就不再對此作具體分析了。那么,這里就產生了一個新問題,像我國目前這樣的傳統工具企業,在國外二十年前就被淘汰出局,為什么在國內還能存活下來。答案很簡單,我國制造業總體水平比較落后,對現代高效刀具的需求還不迫切。近十年來,國內一些新興的制造業如:轎車、航空航天、模具、IT產業、家電等,已經對現代刀具有迫切需求。不過目前總體規模不大,約每年1億多美元,不超過10億人民幣,在國內刀具總需求中約占15%左右。但這部分的發展勢頭很強勁。最近三年我國制造業連續回升,國內工具企業的傳統刀具,銷售年增長為15~20%,而跨國集團在我國的刀具銷售,增長達40~60%。由此可見我國制造業現代化的步伐已經加快,在新增的需求中,現代高效刀具的比重大大增加。廣大工具企業應該看到,落后的制造業留給傳統工具企業的生存空間已愈來愈小。
2.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a.對發展現代工具工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缺乏認識。
我國工具企業中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生產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刀具,供不應求,效益良好。長年累月,形成了墨守成規的慣性。因此,在發達國家的工具工業進行大改組、大變革、大提高的浪潮中,我國工具工業不為所動,繼續維持原有的生產格局。這種慣性思維是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當然,國內制造業對優質高效刀具需求不旺,也是這種思維存在的外在原因。其次,業內人士對現代工具工業的發展是為了滿足制造業不斷提高效率的追求的認識不到位。雖然看到了國外工具工業近年來在技術上的飛速進步,卻沒有認清促成這種進步的真正原因是制造業對刀具的要求在變化,不要千篇一律的標準化,要“三高一!。正是由于這種認識不到位,使我國工具工業的現代化走了許多彎路。十幾年來我國工具企業還是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和裝備,如各類刀具的高速整體磨削技術和裝備、PVD、CVD涂層和裝備、各種型號的多軸聯動數控工具磨床、加工中心等等,但是這些裝備幾乎毫無例外地被用到了標準刀具的生產線,繼續生產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刀具,其結果可想而知,非但沒有為企業增加效益,反而給企業增添了沉重的債務,甚至把企業拖垮。直到最近幾年,一些企業被市場的變化逼得沒有生路時,才想到要改變千篇一律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將重點轉到為新興制造業的特殊需求提供服務,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有些企業把十年前引進的設備,從標準化生產線上拉出來,加以改造,組建專用刀具的生產工段,在提高服務質量上下了大功夫,立刻效益大增。所以,觀念的轉變和認識的到位,是推進我國工具工業現代化的首要因素。
b.對現代工具工業“高起點、大投入、規;、國際化”的發展特點認識不足,投入強度過低,也影響了發展。
如上所述,由于業內人士對現代工具工業的特點認識不到位,在行業上下沒有形成一種推動現代刀具發展的輿論環境。所以,對現代工具制造業發展的迫切性和艱巨性,實際上并未為業內人士和主管決策部門所認識和接受。表現在對“十五”期間刀具發展的要求上,泛泛的提出與數控加工配套發展,并無有力措施跟進!笆濉逼陂g,工具企業的一個最大技改項目的1.2億人民幣,花了三年才最終落實,十分不易。
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來看,這1.2億(相當于1450萬美元)對于建立一個現代工具企業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國際上的工具巨頭,其資產超過主機行業的比比皆是。多則幾十億美元,少的也有幾億美元。最近,國際工具業的一號和二號巨頭,瑞典Sandvik和美國Kennametal公司從決定退出工具行業的美國Milacron集團手里,分別以優惠價格收購Valenite工具公司和Widia工具公司,都花了1.7億美元左右。這兩家年銷售收入各達到2億多美元的工具企業,僅僅是大型跨國工具集團眾多子公司的一員而已。
我國工具工業的現代化雖然要循序漸進,但不能搞一哄而上。從全行業的結構看,要形成少數大而強,大量小而專的合理格局。但是,從全局范圍看,10~15億人民幣是少數幾家領頭羊的投資規模的最低門檻。沒有這樣的投入強度,小打小鬧,不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工具工業,也滿足不了我國現代制造業的發展需求。
c.不規范的市場環境,影響了我國工具工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當前,在我國進行市場化改革的轉軌過程中,一些地方不注意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只要企業有錢可掙,政府有稅可收,就把國家的資源政策、產業政策、環境政策放在一邊,把可持續發展戰略放在一邊,在這種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多年來造成工具材料總量膨脹,質量下降。低檔工具產品總量失控,粗制濫造,低價競銷,假冒偽劣愈演愈烈。2001年,我國生產高速鋼刀具8.8億件(協會統計數),是發達國家日本當年產量的10倍。但銷售收入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每件刀具的單價僅為日本的三十分之一。這種以浪費資源、損害環境為代價,取得企業短期利益的做法和國際工具業界的發展潮流背道而馳,對我國工具工業的健康發展也形成了極大的干擾,所以,為工具工業的現代化創造一個規范的市場環境,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這方面企業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政府應負起規范市場的主要責任。
五、關于推進我國工具工業現代化進程的幾點建議
1.首先要對工具工業現代化的意義認識到位
認識到位包括了兩重意思。第一是對工具工業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認識。工具工業的規模在世界各國都不是很大的,全球年銷售額只有100多億美元,但它卻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發達國家估計,現代高效刀具給制造業帶來的成本節約,可以達到刀具本身價值的5倍,而推動制造業發展帶來的間接效益更是無法計算了。只有對現代工具工業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估計和認識,才會化力氣去強化和發展它。
第二層意思是,主管部門和業內人士對現代工業工業的特點和發展難點,也要有充分的認識。例如:現代工具工業總體發展布局上,少數企業大而強,大量企業小而專的產業結構特點;現代工具企業生產技術上的綜合性和運作大跨度特點;工具材料和產品開發一體化的特點;企業微觀結構的非啞鈴型模式以及“高起點、大投入、規;、國際化”的總體發展特點等等。只有認識了這些規律性的東西,才有可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少走彎路,來推進它的發展。
2.按市場化原則,推進工具工業現代化
推進我國工具工業現代化,從何處入手?首先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具體操作上,不能指望回到計劃經濟年代,一切都由政府來包辦,必須按市場化原則來辦事。
市場化原則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由市場來配置資源,確定投資方向。但目前我國工具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基本上都是單一國有體制,理論上應該由政府來管理和投資。就政府作為投資主體這點來說,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弊。旱谝,不符合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第二,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包攬各行各業的投資;第三,現在政府精簡機構留下的綜合管理部門,不可能對各行各業的狀況,了解掌握到足以確定投資方向和規模的程度。所以,審批投資項目只能是拍腦袋,在各行業間搞點平衡。再則,我們工具行業是個小行業,即使大聲宣傳要提高投資強度,在現有投資體制下也是不會被采納的。因此,在政府決策的投資體制下,要擴大投資規模,促進我國工具工業現代化的希望幾乎等于零。這對工具行業以致整個制造業來講,都是一個不利的消息。但這就是客觀現實。因此,業內人士紛紛研究如何改變當前單一國有體制帶來的種種弊病。其中一個方案,是在行業中推進國企向民營化轉制。這個方案正在一些企業付諸實施,并得到廣大經營者的贊同。筆者認為,國企的民營化改革,雖已初見成效,估計今后也是多數中小型工具企業的改制方向。但還應清醒地看到,民營化不是萬能藥方。特別是當前我國的工具民營企業都還處于資本積累階段,總體實力不強,它們可以在某個方面發揮特長,做出成績,但無法擔當起建立現代工具工業主力軍的重擔,應有幾家大而強的企業作主力軍,這些企業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社會公眾公司。
誰來領頭建立大而強的現代工具企業?顯然不是政府,這個理由前面已談過。但是,在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很不完善的條件下,還是要求政府為促成這件事,做一點工作。那就是進一步改革政府職能,除了國家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業以外,不再直接管理企業的投資。為此,建議政府支持組建一批戰略投資機構,分工負責各行各業的投資,用市場化原則來確定社會資源的配置。政府出資的戰略投資機構,只要按市場的原則來運作就不會重蹈覆轍,走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老路,而會發揮引導和紐帶作用,把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引導到正確的投資方向。
工具工業在這樣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投資新環境中,肯定會取得長足的發展。因為從目前掌握的發達國家工具工業的經營狀況看,搞得好的,資本年回報率可達20%,中等的也在10%以上,高于一般制造業的平均回報,是一個能夠吸引資本的領域。
資訊來源: 中國電動工具網
正陽公告 | 新聞資訊 | 企業榮譽 |
新浪微博:正陽科技官方微博 |
![]() |
官方微信: 鴿牌 |
![]() |